在中國,在環境保護措施越來越嚴格、人們的環境保護觀越來越明朗清晰的背景下,畜禽養殖還存在著哪些亟待跨越的瓶頸?畜禽養殖的“最后一公里”,該如何抵達?值得我們思考。
在全國首期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培訓班上,美國谷物協會北京辦事處Bryan Lohmar(樓瑞恩)主任為學員們講述了美國如何對待和處理畜禽糞便,以及在畜禽養殖糞肥還田的一些政策、實踐和經驗,為我們中國畜禽產業保持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鑒。
他山之石——美國的政策引導和影響
在美國,影響畜牧生產者最重要、最主要的法律是《清潔水法案》。它于1972年首次通過,建立了清潔水的標準,每隔5年議會重新審核。為了執行好這一法案,美國環保署作為主要監管機構,制定了一些法規,以達到法案要求的標準。1977年,美國環保署又建立了國家污染物排放削減的許可計劃;2003年,出臺了集約化動物養殖場規則,以法規來保障畜禽生產者對環境的保護。
對畜牧生產者而言,為給他們提供支持,美國農業部下屬的自然資源保護局會制定一些符合美國環保署規定的做法及指南,并為生產者提供咨詢服務,以支持實施和落實這些政策和指南。在州級層面,美國幾乎所有州都有自己的環保機構和州級法律,每個州立大學也會為畜禽生產者提供一些培訓,讓他們更好的遵守法律法規。各地自然資源保護局幫助畜牧生產者和其他農民遵守法律,推廣中心也為畜禽養殖者提供培訓以遵守法律和法規。
這樣產生的一個明顯的效果就是:從1972年頒布《清潔水法案》開始,生豬養殖場的個數在銳減,但生豬養殖的規模卻越來越大,跟中國現在的情況是一致的。
價值實現——糞污控制和糞肥利用
“世上沒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畜禽糞便,排放在錯誤的位置就是污染,放在正確的地方就能發揮它的價值。
美國認可糞肥的價值,它可以不需要排放,而是運用到農作物的生長中去。另一方面,糞肥被農戶認可的大部分是氮和磷的成分,而有機質通常是被認為沒有價值的標識,但實際上,有機質對土壤是非常有用的。糞肥有什么好處呢?它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持水能力,有益土壤生物。
如果一些大型養殖場能夠制定一個養分管理計劃,養殖場經營者可以說明他們的計劃式零排放(養分不會排放到水體中對環境造成污染),他們就不需要申請國家污染物削減排放許可證。美國幾乎所有養殖場都會選擇零排放的系統,因為如果達不到這個零排放就會受到很嚴重的罰款。
在中國,有機質是更重要的,因為在中國,農戶在收割作物的時候通常把連帶秸稈也收割掉了,這會導致土壤的有機質會非常低。所以,糞肥還田,在中國更為必要,一方面減少了糞肥對水體可能造成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
養分管理計劃——糞肥利用的核心
實際上,養分管理計劃是一項龐大復雜的工程,比如,要在哪里產生和貯存,如何施用,在哪里施用,這方面還要涉及土地處理條理,還有,施用量是多少,針對何種作物,最后要保持記錄,什么時候做了什么,如何做的,還有管理,是否增加了植酸酶……闡述起來可能一本書籍都不足以闡述。但有幾個點,所有的管理者們必須要明確,即糞便中的養分和作物養分需求匹配是關鍵。
第一,要知道糞肥中的養分是多少,土壤的養分是多少,以及農作物的養分需求是多少,這三個點必須非常清楚。
施肥量就取決于糞便中的含量、土壤的成分以及所種作物的需求,糞便還田的關鍵在于沒有太多的技術知識,沒有太多的科技含量,但有很多知識。必須檢測確定糞便和土壤的養分,使用研究成果預估種植作物的養分需求。施用糞便量需匹配糞便中的養分、土壤和作物的養分需求,以致零養分徑流至淡水系統。
第二,應用技術越簡單越好。樓瑞恩博士舉例說,一個1200頭的豬場,下面有一個2.5米深的糞坑,這個深坑大概可以容納一年糞便的存儲,沒有發酵,也沒有分離,直接從深坑里泵出來到吸糞車,從吸糞車直接到施肥車里,然后使用到地里頭。在這一方面,應用技術簡單,可以降低出錯率,不需要過多技術知識和管理。在過去的幾年里,很多農業院校的工程師們提出過很多關于糞便處理的復雜模式,但在實踐生產中,應用是非常困難的。
第三,從美國過去幾十年的經驗來看,最主要的是能夠建立一個產業。過去20年,美國的實驗室、顧問和施肥服務已經發展成了一個產業。美國有專門的實驗室幫助養殖者檢測糞便當中的養分,有專門的顧問團隊幫助他們發展和制定養分管理計劃,有專門的施肥服務公司來幫助施肥。對于畜牧生產來說,很多事情是不可能靠畜牧養殖者獨立來完成的,因為他們很大程度上只關注畜禽本身,比如怎么樣讓它們更健康等等,所以需要一個完整的產業來做這個事情。
沼氣工程在美國也有很多,但并不是特別有效,雖然很多在使用,但是它難以有效管理,而且沼氣會減少對土壤有益的有機質,無法降低氮或者磷的含量。所以,最簡單、最有效、最經濟的做法就是直接把糞便還田,并與作物的營養攝入水平匹配。
第四,糞肥還田在在中國實現的可能性。許多人認為糞便還田在中國無法實現,糞肥還田是不切實際的。很多豬場、牛場周邊沒有足夠的土地,或者地塊太小,沒有辦法實現機械化糞肥還田。而且,在中國,目前農戶對于化肥還是有相當大的依賴性,很多農民也不愿意用糞便替代化肥,如果農民能夠認知到糞便比化肥更有價值的話,糞肥的使用將會更有市場。還有一點,農民不希望自己去施用糞肥,如果有專門的服務團隊、專門的施肥公司幫他們做的話,那么農民可能更愿意接受使用糞肥。
事情都是發展變化的。90年代,小麥大部分還是人工收割,很多人說地塊太小沒法機械。但是現在,小型的小麥收割機都不是農民自己的,有專業的服務公司幫他們來收割小麥。如果未來會有一些小型的施肥車把糞便施用到田地里,農民肯定會喜歡。樓瑞恩博士指出,糞肥在施用的過程中其實是沒有味道的,比如在美國,你經常會被鄰居問到:“你們打算什么時候施用糞便?”這也說明在施用的過程中是沒有任何味道的,你不知道他已經把糞便還田了。
事實上,糞便的施用也會朝這個方向去發展?,F在,中國的很多機構和企業有已經在著力提供糞肥還田方面的服務,以期為畜禽養殖企業提供更中專業的服務,緊跟世界發展的趨勢,同時也順應時代環保、高效、可持續發展的大方向。
現實意義——降本增效,提升競爭力
因為環保政策的嚴苛,很多畜禽養殖廠會選擇籌建類似于市政工程的污水處理廠,來達到所謂的達標排放。實際上,這樣不僅浪費了糞便中的養分,而且大大加大了養殖場的成本,使其在與其他國家競爭時失去價格及競爭優勢。
樓瑞恩博士舉例說,美國一個3000頭母豬廠一年可以產生的糞便的價值大概是15萬塊錢,施用一頓糞漿的成本大概是18塊錢,不是特別昂貴,這個錢一般不是由畜禽生產者來出的,而是由周邊作物種植者承擔的。
一些政策倡導者呼吁中國進口豬肉產品、畜產品和奶制品而不是擴大國內的生產。在日本、韓國和臺灣,它們都是這樣做的,它們投建大量的沼氣、污水處理廠等等,使它們的生產成本非常昂貴,從而進口了大量的肉類。如果中國的養殖者繼續高成本生產,被動地失去競爭力也不是不可能的。
結論
顯而易見,糞便還田有很多益處。一是可以降低糞便處理的成本,使糞便價值最大化;二是可以降低畜牧生產的成本;三是可以提高作物的產量;四是改善環境,是可持續發展中國畜牧業生產的一個很好的長期的方式。
環保的問題、畜禽糞污資源化有效利用問題始終是中國畜牧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一大難題。我們呼吁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和實施,降低糞便處理成本,也可以最大化作物生產中的糞便價值。我們希望各養殖企業,正視糞肥利用的問題,加強與各地政府的溝通合作,加強與國外畜牧業行業精英的交流與合作,認知先行,勇于實踐,實現畜禽糞肥的價值最大化利用,降本增效,發展中國可持續的畜牧生產。同時,我們也在身體力行,努力承擔起這樣的社會責任,為養殖企業、為環境的保護、為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